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國旗 國歌 國花

筆者:侯錫麟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侯錫麟先生,民國二十七年投考陸軍官校,六十二年轉任公職,至七十年退休。
 
每個國家為顯示其國家特性,頒定國旗、國歌和國花,代表歷史文化和立國精神,值此民國百年大慶,謹將國旗、國歌和國花制定源起和意義,就個人所知敘述如後。
國旗,代表國家,例如美國國旗,在紅白相間的橫條旗面左上角,用星星代表聯邦各州;法國國旗,用藍白紅三條橫幅,代表自由、平等和博愛;我國帝王時代,以龍旗代表皇帝是真龍天子化身。
民國初年,我國一度以「紅黃藍白黑」五色為國旗,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。但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初期,曾由陸皓東先生繪製青天白日旗,作為黨旗;民國十七年始明令規定以「青天白日滿地紅」旗為中華民國國旗。青天白日代表光明自由、無私平等,十二個角,代表一年十二個月,一天十二時辰,紅底代表犧牲、博愛的熱情,寓意深遠。後來由戴傳賢先生作詞、黃自先生作曲,譜成莊嚴好聽的《中華民國國旗歌》。
國歌,代表國家的聲音,民初曾以《卿雲歌》「卿雲爛兮,糾縵縵兮。日月光華,旦復旦兮。⋯⋯」作為國歌。
至十三年黃埔軍校開學時,國父致詞勉勵:「三民主義,吾黨所宗,以建民國,以進大同,咨爾多士,為民前鋒,夙夜匪懈,主義是從,矢勤矢勇,必信必忠,一心一德,貫徹始終。」十二句四十八字,啟發革命軍人和黨人愛國精神和奮鬥目標,初為中國國民黨黨歌。
十六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,暫定為國歌,十七年國民政府組織國歌編纂委員會,向全國各界徵求國歌曲譜,程懋筠先生作品,獲選為第一名,至三十二年間,上述詞曲公布為《中華民國國歌》。
早年舉行各項集會,或在電影院、戲院開演前,都要先肅立唱國歌,表示念念不忘革命志士建國之艱辛。
國花,代表國家的精神,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,統一全國,我國才關注到國花,但幾經研訂,到政府遷臺,五十三年七月才由內政部呈請中央核定,以梅花為國花,因為梅花堅忍耐寒,不畏冰霜、無畏風雪;三蕾五瓣,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,又象徵三綱五常、五族共和,含意深遠。
演藝界曾以梅花為名,拍過電影,由導演劉家昌譜寫梅花曲,為電影主題曲,內容顯現了梅花和國家的真精神:「梅花梅花滿天下,越冷它越開花,梅花堅忍象徵我們,巍巍的大中華。看哪遍地開了梅花,有土地就有它,冰雪風雨它都不怕,它是我的國花!⋯⋯」風行一時,傳唱至今,鼓舞高昂的民心士氣,激勵國人愛國團結精神。
我們如果至國外旅行,或參加各種競賽獲得獎牌,為選手頒獎的場合,見到升起中華民國國旗或梅花旗,奏起國歌,往往能鼓舞愛國情緒,令人喜極而泣,感受到國旗、國歌、國花,深入國人心中,親切可貴。
(點閱次數:552)